Notice: Undefined variable: FRONT_KNOWLEDGE in /var/www/html/management/knowledge_con.php on line 221

Notice: Undefined variable: FRONT_KNOWLEDGE_CON in /var/www/html/management/knowledge_con.php on line 235
國立彰化師範大學管理學院

 
彰師首頁
網站導覽
瞭解更多
瞭解更多
瞭解更多
瞭解更多
瞭解更多
瞭解更多
瞭解更多
瞭解更多
瞭解更多
瞭解更多
瞭解更多
瞭解更多
瞭解更多
▎知識分享
  
康新裕 於 2017-12-11 09:12:56 分享
馬雲成功的七大關鍵支撐
阿里巴巴集團董事局主席馬雲,3日在台大體育館對2千多名學生演講「馬雲與青年有約-從夢想到成功創業」,分享他創立阿里巴巴15年的三大創業體驗,包括學英文讓他學習西方思考、6年的教書經驗讓他學會跟別人合作、他認為人生最大的財富就是失敗的經驗。也給年輕人樂觀、檢查自己的問題及堅持等三大建議。馬雲說:「現在是創業最好的時代!」
 
(圖說:馬雲來台對大學生講創業,認為創業者一定要樂觀,學會左手溫暖右手。圖片來源:林衍億攝影。)

以下是馬雲的演講全文摘記:
我當了四年師範生,教了六年書之後去創業,我覺得有點對不起我的母校,要回去教書,但現在公司做了這個規模以後,很難回到學校教書。
至於我的觀點對和錯,大家自己判斷,我是不怕批評的人,一路被批評過來,如果沒有罵聲,我會特別緊張。至於這兩天媒體評論,我更加能夠理解,阿里巴巴到中國大陸被認為是外資企業,美國說我是中國企業,台灣把我們當陸資,世界變化很快,每個人觀點都不一樣。
對阿里巴巴來講,我們是一家很幸運的公司,但是我們所付出的代價、努力、挫折、犯的錯誤,肯定超過大家的想像。所有成功的企業,背後都是一大堆眼淚、委屈和挫折在裡頭,郭董在這裡,我們都是過來人。
沒做企業之前,18個同事在家裡創業的時候,我們總是在想等我企業大了,就沒有那麼多痛苦,沒有那麼多麻煩,可以到沙灘上享受人生、抽雪茄。現在發現企業做大,反而更加痛苦、更加累、更加艱難。每天犯的錯誤儘管不多,但每個錯誤都足夠會讓你的公司明天就關門。
我想跟年輕人分享一下,我為什麼能夠走到今天。
觀點1:學英文開拓視野
第一,我覺得我的英文對我有很大的幫助,我家沒有人懂英文,11-12歲時我突然對英文感興趣,每天騎自行車到杭州,找老外練英文,我當免費導遊,這個經驗我堅持了9年,對我的幫助很大,我的英文不是正規教育出來。我故意在飯店門口念英文,詞發音很怪,老外就會主動跑過來跟你聊天。
我受益最大的不是英文,而是了解西方的思考。大家說馬雲你的思考很西方,但我從來沒有在西方讀過一天書。我在想到底哪個是對的?從那以後,我就訓練成別人說東的時候,我就會停下來想一想萬一是西怎麼辦?大家說西的時候,我會想萬一是東怎麼辦?
學英文的過程中,學的不是語言,而是學文化,了解另外一個國家和地區,直到今天,我懂英文,所以也明白對方話語背後的出發點。
觀點2:希望別人比自己好
第二是我當了師範,我考了三年才考進師範學院。我第一天考進去沒想過要當老師,覺得當老師是最丟臉的事情,特討厭當老師,我天天想畢業後一定要去幹一個不是老師的工作。我學的是外語系,我的英文口語表達能力比老師要好,我是杭州師範學院的學生會主席,每天跟學生開會、幫助很大,學習組織能力。
大學畢業這一天,大學校長跟我說你分配到杭州電子工業大學去教書,他跟我說,你要在那裡待五年才能出來。我答應他五年內不出來,但進去後就後悔了,每個月工資只有90元。那時候沒有老師看得起我,別人有年終獎金,只有我沒有,非常艱辛。
過了兩年後,深圳開始改革開放,有人給我120元工資,我沒去,海南開發給我3600元工資,我還是因為承諾而不去。一熬就熬了6年,踏踏實實當老師,幫助了我。
所有的老師有個共識是希望學生超越你,沒有一個老師希望學生破產、進監獄、討飯。當大學老師的習慣,絕不是為了自己跳出來,看到不對的事就是想說一說人家。直到我創業的過程,我還像是老師,我希望我的員工超越我,希望我的員工個個做得比我好。
觀點3:人生最大的財富是失敗
第三個經歷,你人生最大的財富就是所有失敗的經歷。我倒楣的事挺多的,我被十幾個工作拒絕,所有的錯誤挫折,看起來沒有人覺得我會成功,我爸媽也不覺得我會成功。我問老婆說你希望我成為首富還是受人尊重的企業家,她說你不可能成為首富。
因為我習慣失敗,覺得失敗很正常,很多次失敗才能帶來一次的成功。學習語言開拓自己的視野,當老師懂得跟別人合作,理解別人。失敗,對我人生受益匪淺。
觀點4:創業者要有樂觀主義精神
我有幸跟世界上的創業者認識、交流,但我發現所有的創業者都有一個很重要的特質,就是樂觀的態度。本質上,我並不知道我自己那麼樂觀,1999年想給中國企業做電子商務幾乎是不可能的,我們跑了10個客戶,10個客戶都會拒絕,很正常。有一個客戶接受,我們就很高興了。
創業者的樂觀是要學會左手溫暖右手,本質上絕大多數的人是樂觀的,不管你承不承認這個現實,不管是美國、中國、台灣還是歐洲也好,大家覺得沒工作、沒希望、沒機會,機會被人家搶去了,機會都淪不到我們。
我想說的是,每一輩有每一輩的職責,每一代有每一代的痛苦。你信不信10年以後,有錢的人一定比今天多?很可能今天坐在你旁邊的人10年以後成功了,而你還在抱怨。樂觀主義的精神,是創業者一定要有的。
年輕人抱怨沒人理你,到我們今天這個規模,找你麻煩都是理你的人。所以不同階段有不同的痛苦。政府不關心你,你很痛苦,政府太關心你,你也很痛苦。沒人願意跟你做生意很痛苦,誰都想跟你做生意,你也很痛苦。
觀點5:檢查自己的問題
第二個,檢查自己的問題,我發現所有失敗的人,機率很大都覺得是別人的錯。想創業的人有一點很重要,多學習別人失敗的經驗,少學別人成功的經驗,成功是很難模仿、很難複製的,但是失敗都是差不多的。做企業,我們中國大陸稱之為下海,有點像上戰場,活著回來就是成功。
做創業者一定要知道,哪些死門不能去做。成功的因素千千萬萬,但失敗的因素都是差不多。把所有失敗的人的經歷合在一起,把這些錯誤認真研究,希望大家多花點時間看為何失敗。
觀點6:超越一般人的堅持能力
第三個要素,非常關鍵,就是超越一般人的堅持能力,有人問說「馬雲你想過要放棄嗎?」這個問題基本上是我這十多年來晚上經常想的:「不想幹了,真沒意思」,但早上起來還在做。我發現很多年輕人晚上想了一千條路,白天起來又走原路。
到今天為止,我不能退下來,當年是一股激情,一股衝動。跟你的人愈來愈多,互相勉勵,一開始左手溫暖右手。夢想是你想幹嘛,想當飛行員、想當…。我認為夢想和理想的差異是,理想是有一幫人共同理解支持,把理想變現實,一步步往前進。
如果你要創業,你要問的問題是,有誰跟你有一樣的想法?我1995年做中國黃頁,回到家中我請了23個朋友在家裡開了兩個小時的會,最後22個反對,只有1個人支持。其實有時候大家都反對的事情,做對了就有機會。基本上,我們做一個決定,絕大多數人同意的時候,反而要特別小心。因為對手想的也是一樣,那是大家認為很容易的事,大家覺得容易,也不會努力。
我們永遠要想不同的角度去看這些問題,這些是我認為在創業過程中很重要的基本要素,多花點時間學習別人失敗的經驗,多堅持一刻,再堅持一會。如果你怕競爭,就別做企業,如果你要怕被人罵,就別去創業。
觀點7:現在是絕佳的創業機會
這世界現在是最佳的創業機會,為什麼現在是最佳的創業機會?現在是世界變化最快的時候,從來人類社會沒有碰上這麼一次機會。第一次工業革命英國用蒸氣機釋放了人的體能,無數工業就起來了。第二次工業革命是美國的電力。
這一次的技術革命是以互聯網為基礎的工業革命,釋放人的腦,未來30年大數據、雲端運算的變革,遠遠超過大家的想像。未來30年是DT時代(資料科技),IT(資訊科技)是以我為中心的,DT是以別人為中心,IT是我知道最好別人不知道,DT是只有大家不知道的情況下,我創造新的東西。現在的社會是愈開放愈好,不是技術的變革,而是思想觀念的變革。
很多人在抱怨今天沒有機會,不對,今天的機會很大。有人說超市不好賣都是因為淘寶,我告訴你,沒有淘寶,你也不好賣,跟淘寶沒關係,社會的變化就是這樣。在IT時代一切講究標準化、流水化,現在整個社會走向個性化,整個變革是年輕人的機會。我們對手機、大數據、互聯網的理解一定超過我們的父輩。
進入DT時代,人們已經從簡單製造,走向真正的創造、創意和創新。我是15年前被大學生賣的東西給傻了,在網路上賣夏天蚊子的標本,而且賣得很好,給女生做成耳環,在網上預售了幾百份,還說天下找不到一模一樣的蚊子。這個創意、想法很有意思。
最近有人在淘寶上買黑人用的假髮,有女生跟男朋友出去游泳,結果假髮全黏在頭上,因為假髮都有膠水。一個禮拜後,世界上誕生了第一款防水假髮。現在網路上還有幫你跟女朋友說分手、還有幫你去吵架的服務。
原來台灣商品只在台灣賣,現在可以賣到大陸,所以我覺得This is our time!這是我們的時代,每一代人有每一代的職責和機遇,很多年輕人不願意接受第一代的模式,但是我告訴你創業的過程依舊艱難,不要以為你在創業的過程中會比郭台銘董事長輕鬆,要創業就很累,但是在累的過程中要找到你自己的興趣。
企業不高興、老百姓不高興、大家都不高興,你的機會來了,什麼是機會?人人都在抱怨的時候。未來20年,少聽專家,我覺得用自己的腦袋思考一下,然後找一些志同道合的人,給自己一個決心,5年、10年一定要做出來。阿里走過的經驗,我相信也是所有創業者必走過的路。
3投資台灣新創!阿里巴巴成立100億元投資基金
繼2014年10月來台搶才之後,2日阿里巴巴宣布在台灣成立非營利性質100億元台幣的投資基金,支持台灣年輕人創業,發揮創意及潛力,下半年將展開計畫。這也讓阿里巴巴集團董事局主席馬雲,3日的演講「馬雲與青年有約-從夢想到成功創業」備受矚目,活動訊息一公布,門票就秒殺。
阿里巴巴表示,近年有許多年輕創業家以區域和語言優勢,成功在大中華區市場創業。在台灣成立的100億投資基金,是要協助台灣年輕企業家在阿里巴巴集團電商生態系統中發展事業,並將產品和服務拓展到大中華區市場。
阿里巴巴集團執行主席馬雲則說,「台灣年輕人擁有的良好教育、豐富創意和勤奮態度,均令人印象深刻。」阿里巴巴集團日前為App開發者舉辦的「百川夢想創業大賽」中,就有兩個來自台灣的新創團隊進入前20強。阿里巴巴集團希望透過此基金推動台灣年輕人的企業家精神,並啟發社會人士支持年輕一代發揮潛能,實現創業夢想。
此基金將委由專業投資團隊管理,依照相關法規申請,投資台灣新創企業。在投資當中產生的獲利將重新投放到基金上,確保基金永續運作。
事實上,阿里巴巴並非第一個來台設立創業基金的中國網路企業,1月獵豹移動移動互聯網年會上,獵豹移動執行長傅盛也宣布在台成立1億元獵豹創業基金,投資台灣的初早期新創團隊。兩家中國網路企業除了來台搶年輕人才,也鎖定新創團隊成立創業基金,十分積極,似乎都想在自己的生態體系中,找尋下一個風口。不過,日前台灣大學副校長陳良基也提醒,年輕人不要被馬雲炫風迷惑,陷入造神迷思。
4阿里巴巴謊報身分?經濟部開罰令其撤資
中國最大電子商務集團阿里巴巴,遭爆出2008年來台註冊時規避陸資身分,「偽裝」成新加坡商身分註冊,前日(3月2日)遭經濟部投審會罰款12萬元,並令其半年內撤資,但阿里巴巴仍可改以陸資身分重新申請來台。
 
(圖說:阿里巴巴創辦人馬雲昨日在台大進行演講時表示,對於阿里巴巴是陸資感到不解。圖片來源:林衍億攝影)

投審會執行秘書長張銘斌表示,阿里巴巴台灣分公司於2008年以新加坡商名義成立,而台灣則是在2009年才訂立《陸資許可辦法》開放陸資來台,因此阿里巴巴並未向投審會審理。
張銘斌說投審會追查阿里巴巴7年,直到阿里巴巴股票在美上市,才以股東結構確認其陸資身分並開罰,且依照《兩岸條例》相關規定,違反規定就是要撤資,阿里巴巴需撤資再以陸資身分重新申請來台。
阿里巴巴創辦人馬雲昨日出席台大演講時回應,「這很奇怪,我們在大陸被視為外商,在台灣卻被視為是陸資。」
對此阿里巴巴也發出聲明稿指出,2008年時是依照當時法令正常程序設立,並不存在任何偷步或隱瞞。對於主管機關的相關處理及要求,阿里巴巴將會向其提出訴願和積極溝通。
阿里巴巴公司聲明全文如下:
背景說明:
2008年成立背景﹕台灣的經營主體是新加坡阿里巴巴電子商務股份有限公司的台灣分公司,早於2008年按當時主管機關規定,一切遵照合法程序,在台依循正常流程以外商身份設立,一直作為台灣中小企的外貿橋樑,協助台灣企業接觸海外市場,在台灣經營有多年歷史。而新加坡阿里巴巴電子商務股份有限公司,連同當時在香港上市的母公司阿里巴巴網絡有限公司,均以外資股東為主。
另公文書中所指阿里巴巴集團透過合夥人制度致使合夥人擁有董事表決權一事,集團在去年9月上市時進行新安排,合夥人擁有董事的提名權,而非表決權,股東有權決定接受或否決相關提名。
聲明內容:
新加坡阿里巴巴電子商務股份有限公司(下稱「阿里巴巴」)是於開曼群島註冊的阿里巴巴網絡有限公司的全資子公司,而阿里巴巴在2008年按照當時主管機關的相關法規,走正常流程以外商身份在台灣成立分公司,開展阿里巴巴B2B國際站面對供應商的業務,一切遵照合法程序進行,並不存在任何偷步或隱瞞。對於主管機關的相關處理及要求,阿里巴巴將向其提出訴願和積極溝通。
去年9月母公司阿里巴巴集團在美國上市後,主管機構對集團架構重新定位有不同理解,認為母公司屬於符合陸資定義的公司。就相關認知差異,我們會積極與相關部門進行溝通與配合,了解法規上對我們的最新要求。若有需要,公司會按規定程序補充資料或進行申請。
阿里巴巴多年來一直致力成為協助台灣中小企推動全球貿易的橋樑,未來將繼續以「讓天下沒有難做的生意」為宗旨,支援台灣中小企業的發展。

5[詹佳俊] 中國電商對全球通路威脅日增,台灣準備好如何因應了嗎?
中國的跨境電商平台對歐美的通路市場影響力越來越大,尤其是在傳統通路相對封閉的市場,例如俄羅斯與巴西,中國阿里巴巴的子公司AliExpress在巴西電商排名第三,僅次於Amazon與eBay。在俄羅斯更是當地第一大流量電商,每月網頁流量超過7千萬次。讓中國數百萬的中小企業,工廠或數千萬的個人賣家得以透過阿里巴巴的跨境電商平台,跳過傳統零售通路,低價直接銷售給各國的消費者。
 
(圖說: AliExpress 網頁流量全球分佈圖,圖片來源: SimilarWeb)
這些被阿里巴巴的電商平台跳過的傳統零售通路,有很多可能就是台灣中小企業的在各國零售通路的國際貿易合作夥伴,如果這些台灣中小企業在各國的合作夥伴逐漸被中國跨境電商所取代,不曉得台灣的中小企業們有準備好因應之道了嗎?
可以是透過協助合作夥伴來一起成長,或是群策群力創造另一個台灣版本的阿里巴巴,還是什麼都不做也不管傳統通路夥伴的存亡?
由新興市場到成熟市場
除了俄羅斯與巴西等新興市場之外,AliExpress 對成熟市場的滲透率也在快速成長當中。尤其是經過阿里巴巴在美國上市成為有史以來最大的IPO,Alibaba 的IPO消息幾乎佔據各國的頭條新聞很長一段時間。
荷蘭當然也不例外,阿里巴巴除了是個家喻戶曉的童話故事外,阿里巴巴的電商平台一直僅只於B2B的商務使用者才會知道。經過短短幾個月時間的電視,收音機與網路媒體大肆宣傳阿里巴巴的史上最大IPO新聞,中國的阿里巴巴電商在荷蘭已經成為家喻戶曉的電商品牌,連阿里巴巴旗下的 AliExpress 也都已經成為荷蘭流量排名第46位,在電商領域上的流量僅次於 Markplaats、Bol.com 與 Amazon,排名第四!AliExpress 流量上昇速度之快應當跌破很多荷蘭專業電商觀察家的眼鏡。
雖然 AliExpress 在荷蘭的交易量未知,但迅速爬昇的流量與超低價的產品已經大大震驚荷蘭電商界。荷蘭電商公會因而設立 Shopping2020的專案組織,定期公佈市場的研究分析報告給會員參考,並一起討論因應之道。AliExpress 銷售產品由中國直送消費者內含運費的低價模式,也已經造成荷蘭電商工會要求政府提出對策,希望政府加以管制。但只要電商公會無法提出阿里巴巴電商的違法事證,這樣的抗議新聞也只會進一步推升 AliExpress 的消費者流覽量罷了。
台灣貿協的角色與功能
台灣中小企業經營國際跨境貿易應當比中國的中小企業還要更早,除了產生幾家國際知名品牌,擁有分公司與多通路經營策略外,大多數的中小企業都還是以B2B為主,可能是自有品牌透過各地傳統通路銷售給消費者,或是幫各地品牌或通路商代工的模式為主。
台灣外貿協會隸屬於台灣經濟部下的半官方組織,長期協助中小企業到全球各地參與展覽,幫助台灣中小企業取得各地的貿易合作夥伴,也在主要國家設立辦事處協助台灣的國際貿易發展,對於台灣中小企業的國際貿易與市場拓展功不可沒。只是在電商領域上的發展,似乎有點跟不上國際電商發展的腳步。
貿協的B2B官網 TaiwanTrade 網站的成立甚至比 Alibaba 還要更早,但網站的功能似乎還是停留在早期的展覽廣告與買賣雙方的媒介而已,並沒有如Alibaba的平台電商功能。買賣雙方還是透過傳統方式溝通與聯繫為主,並沒有解決買賣雙方交易的金流,物流與交易保障的問題。
雖然貿協也於前年跟 eBay 合作推出B2C易成網 iDealEz,目的以銷售小數量的樣品為主,但還是看到很多要求最低訂購量的新品,客戶還是以B2B為主,並非如AliExpress般針對消費者。如此諸多的限制電商平台,似乎無法取得足夠的消費者眼光與流量。在沒有整合各地的電商資源,也沒有結合第三方支付,買家付款還得使用傳統方式提供電商信用卡資訊,看不到買賣交易保證,更沒有提供消費者在地的售後服務,當然會大大降低買家的意願,對於國際通路的影響力當然也難以發揮。
貿協更透過台灣精品獎的推廣,在世界各地舉辦台灣精品展示會,希望協助台灣品牌接觸到廣大消費者。去年10月份的荷蘭阿姆斯特丹短期展示店也取得不少媒體曝光度,消費者反應良好,但很多展示的台灣精品在荷蘭並沒有零售點,無法延續展示店的媒體效應。這樣的展示會如果貿協無法協助台灣品牌建立起各地零售通路,讓消費者看的到也買的到,政府花大錢在世界各地展示台灣品牌精品的效果應當也只是曇花一現,對於延伸台灣品牌的商業效益應當也是相當有限。
 
(圖說: 台灣精品國際展示店計畫之荷蘭阿姆斯特丹站,圖片來源: Taiwan Excellence Nederland)
台灣中小企業因應之道
正值阿里巴巴電商平台傳出仿冒品的問題,對於台灣製造的品牌優勢應當是個絕佳的機會,只是如果沒有建立集合台灣品牌的高效率跨境電商平台,這個機會也將很難對台灣品牌發揮效果。台灣的中小企業主還是得改變心態積極擁抱電子商務,或許可以學習阿里巴巴跨境電商的成功之道,但也得要找出差異化的經營策略與商業模式,避免進入低價競爭的紅海市場。
回到前面的問題,台灣中小企業們可能的因應之道:(1)透過協助合作夥伴來一起成長,(2) 群策群力創造另一個台灣版本的阿里巴巴,(3) 什麼都不做也不管傳統通路夥伴的存亡。
就個人在歐洲通路多年的觀察與感想,除非台灣中小企業主有絕對把握公司的產品獨特性沒有任何競爭對手,否則如果採用策略(3)什麼都不做也不管通路夥伴的死活應當是下下策。至少要能夠做到 (1)協助合作夥伴成長,或(2)能協力合作創立台灣版本的阿里巴巴,提供高效率的跨境電商平台。
當然如果能結合(1)與(2)方案,提出具有台灣品牌特色的高效率跨境電商平台,並可避免如同 AliExpress 的過度低價化與 Alibaba 相同的通路客戶為敵,壓縮通路到幾乎沒有任何利潤空間以維持營運,而是透過高效率的電商技術,整合各地的電商服務資源,建立起協同合作的高效率跨境電商平台與生態系統,並能夠共同分攤與解決各國通路夥伴的庫存積壓與跌價風險,方能取得各地通路夥伴的協助成為生命共同體來共同提升銷費客戶的服務與品牌價值體驗,這應當才是台灣中小企業對應中國跨境電商的最佳因應之道吧?
6[陳治平] 一個舉家來台創業的香港人,告訴你為什麼台灣做Startup有很大的優勢
「你覺得台灣的新創環境或是創業家有什麼不足的地方?」
最近被幾家媒體採訪時,都被問到這個問題,不知道是不是我的錯覺,台灣的媒體喜歡拿國外的創業環境跟台灣做比較,尋找台灣的不足。如果這只是媒體操作,炒作一些議題,我可以理解。但我最近跟一些Bootcamp的畢業校友聊生涯規劃時,他們也有共同的行為,就是比較容易關注自己不足的地方:「我的英文應該不夠好」… 「自己是有相關經驗,但應該達不到對方的要求」 …
 
謙虛是一種美德(創業也會讓你變得humble),但我身邊的年輕人太容易去思考自己的不足之處,而忽略了自身的優勢。老實說,這種話說多了,很容易就變成「不努力」或「不作改變」的藉口—因為環境、因為政府、因為我不夠好,所以我才無法改變現狀,所以…
我希望藉由這篇文章分享一下我在台灣Startup圈的觀察 -我聽台灣人說台灣是個鬼島,不過我可是舉家從香港搬到台灣來開設ALPHA Camp(整理111箱行李不是鬧著玩的,超累),在我眼裡,台灣的Startup環境其實是有很多優勢的:
是沒有資源還是充滿機會?
跟亞洲其他已發展國家如香港,韓國,新加坡等相比,台灣工資低、物價低這事相信大家都不會陌生。從這一個角度來看台灣的社會與創業環境也許是沒有資源,但換個角度去看,物價和薪資水平低對想成立Startup的創業家來說,其實有很大的優勢,有3個原因支持這事實:
(1) 創業機會成本低
因為物價低,個人生活成本也低,跟其他已開發國家的人民比起來,台灣人創業或冒險的機會成本也比較低。在東京、首爾、香港,因為生活開銷高,一般的市民為了維持吃與住房的基本所需,幾乎必須把所有時間都投入現在的工作,開銷的壓力令大部份的市民都只能關注如何換到更好的工作,賺更多的收入。跳出來創業,收入驟降到零,這事對很多人來說根本不能想像。
另外一個例子,新加坡的公民福利非常好,當公務員是人人稱羨的工作,政府會把優秀的人才送到如Harvard Business School等美國頂尖的學府進修。所以一般民眾冒險、創業的意願也沒這麼強。以前我在Yahoo!當亞太區總監時,就在我新加坡的團隊裏,看到這個現象。
台灣在這點上,壓力明顯比較低,有經濟空間來冒險與嘗試,尋找不一樣的路。
(2) 創業資金門檻低
台灣工資、租金的低水平,也讓創業的資金門檻相對較低。在東京、香港的年輕創業者需要投入的成本,尤其是人力、租金,對他們來說都是非常嚴苛的負擔。
(3) 好的Startup較有能力招攬到優秀人才
台灣沒有太多的跨國企業,一些還不錯的人才,受限地域限制,在本土企業的薪資水平和成長都很有限,這些本土企業的薪資水跟startup從幾年前很遠的差距,到這幾年已經相去不遠。Startup比較有機會招募到這些人才。在其他國家,比如我兩年前在香港創業,就很難用薪水吸引到如在HSBC、IBM等跨國企業工作的人才。
你該做什麼:
大膽跨出舒適圈,承擔適當風險去冒險吧!不是每一個人都適合創業,但不斷創新是必須的。無論是學習新技能或是轉換跑道進入高速成長的新興產業,甚至是創業,台灣人的機會成本都相對低很多。
技術型經濟的優勢
新加坡和香港都是以貿易起家的港口城市,他們的優勢是地理環境好,社會國際化,金融架構穩定,稅率低,英文普及等等。但這兩個以金融、貿易、房地產、服務業為主的城市,在以科技與產品為核心的新經濟體系中並沒有特別的優勢。市民一般不重視資訊工程、電子硬體工程等技術。
舉例來說,主修電腦科學 (Computer Science) 的大學生畢業後一般的出路是去外商、銀行當MIS,做的主要是維護系統或解決公司其他部門的IT問題,離「產品」、「研發」遠得很,這現象讓香港、新加坡的科技產業比較缺乏開發產品的能力。軟體如此,硬體、製造方面差台灣就更遠了。 對新加坡和香港人來說,進入金融、法律或諮詢這種具高度專業性的服務業才是人生「勝利組」,而台灣過去以科技業、製造業起家,從「科技新貴」這個詞就可看得出來,一個社會對這個職業/產業的重視,台灣擁有優秀的軟硬體工程人才庫,這在以科技與產品為核心的新經濟體系是很吃香的。
你該做什麼:
過去的台灣以硬體代工起家,強調「硬體規格」、「B2B業務模式」、「成本控管」和「資本規模」。面對新的軟體時代,我們應該換個思維,以更靈活、簡潔的方式直接面對消費者、測試idea的市場可行性、以「用戶體驗」、「解決問題」為核心,開發新產品。
友善的本土市場 (Home Market)
很多人都覺得台灣市場太小無法養活大企業。這當然並非完全是事實。更重要的是,這不應該成為不創新的藉口。以色列和芬蘭人口只有800萬和550萬,但前者在美國納斯達克上市公司數量排名全球第四,僅次於美國、加拿大、中國大陸,後者則締造了Nokia 、Angry Bird等家喻戶曉的品牌,只要有進軍國際的雄心和實力,本土市場的大小對創業家不應構成障礙。台灣市場最危險的地方是它不夠大也不夠小。但對於軟體、電子商務、移動、網路領域的科技startup來說,台灣是一個非常友善的市場,讓startup團隊有一個扎實的home market,原因有三個:
(1) 台灣人對新科技、新產品接受度高
台灣網路基礎設施完善,智慧型手機普及,在這樣的狀況下,台灣人接觸數位、科技產品的頻率相當高,也很願意擁抱新科技、新產品,舉例來說,Facebook在沒有設立台灣辦事處的情況下,能有1500萬個月活躍使用者,滲透率65%達全球之冠。而通訊軟體LINE在日本和台灣都是市占第一的通訊軟體,但LINE在日本只有42.8%的滲透率(註冊人數5400萬),在台灣則有高達74%的滲透率(註冊人數1700萬),在台灣LINE可是連五六十歲以上的年長者都會使用,早已成為台灣人聯絡感情的主要工具。Uber、Airbnb、Evenote等國外服務,在台灣也有一定的接受程度。
(2) 電子商務發達,物流金流完善
台灣的電子商務非常發達,你們大概很難想像,在便利超商取貨付款、購票,對外國人來說是一件多麽神奇又方便的事情。根據這份2012年的報告,台灣 B2C 的電子商務營收佔整體零售業12%,僅次於印尼,排名亞洲第二,勝於日(7.6%)、韓(11.4%)、中國(6.3%)。除此之外,台灣電商的「快速到貨服務」在亞洲也是首屈一指的,自PChome在2007年首開24hr快速到貨的濫觴以來,現在物流在大都會區已經可以做到5hr甚至3hr到貨,如此效率足以讓國外電商望塵莫及,近年更有一群電商前輩創立UITOX,把台灣電商的成功經驗帶到全亞洲。完善的物流和金流系統,讓台灣成為亞洲數一數二的電子商務王國。
(3) 市場巨頭少,對草根創業者有利
過去十幾年來,大陸一直是國際資本市場關注的焦點,也因此養出一堆龐大的企業,在大陸,當你的idea做出一定成績,很難不去引起百度、阿里巴巴或其他巨頭的注意,若這些巨頭也想跨足你的領域,你很難跟他們龐大的資源做競爭(不是每個人都能像Facebook一樣上演大衛打贏巨人歌利亞的故事),所以大陸成功的創業家一般都是已具備一定實力、資本的人。草根創業者,尤其是年輕人,出頭的機率相對較低。而台灣正因為市場較小,養不出什麼龐大的怪物,成功的大多也是用相對傳統的手法經營,市場沒這麼競爭,對年輕創業家來說條件也沒這麼嚴苛。
你該做什麼:
市場小,野心可不能小,請在構思創業idea時,要專注服務好第一批客戶、第一個市場,但同時也要想好進軍國際的策略。用更宏觀的角度看待自己的事業。對,也請練好英文。
結論
這些年來,FB上,媒體上一直反覆討論台灣創業環境的缺點,適度的討論可以促進政府進步,但我覺得現在有點過頭了。美國著名的創業家與創投Ben Horowitz曾說過—作為一個創業家「要具有獨特而強大的優勢,而非沒有缺點」(Go for strengths, not lack of weaknesses)。這觀點不論是在個人還是在國家層面都適用。
與其一直去思考如何彌補弱點,倒不如想辦法去擴大屬於自己的優勢。

陳治平
ALPHA Camp創辦人、TMI駐場創業家,曾任雅虎亞太區業務總監。美國MIT麻省理工MBA畢業,加拿大University of Waterloo電機工程與經濟學雙學士。在美國、北京、香港有多次Startup經驗,長期撰文於ALPHA Camp blog。
創業創投
7[詹益鑑] 為什麼中國人、美國人、日本人都開始投資台灣?
 
為什麼中國人、美國人、日本人都開始投資台灣?因為台灣是同時跟這三個國家都有關係,也都脫離不了關係的國家。除了台灣企業與創業者的投資價格被低估,員工技術能力、忠誠度跟商業道德都在水準之上以外,都更重要的,是台灣的網路使用習慣與美國日本接軌,但是進入中國的能力又高於美國日本。
中國是巨大而獨立的市場,尤其在網路產業上。網路產業遠比大家以為的在地化,橫跨全球的網路公司除了Google、Facebook、Youtube、Yahoo、Dropbox、Uber、Airbnb之外,其實多數都是在地化的,而上述的網路巨擘也都無法進入中國,反之,中國的BAT也很難全球化。
所以美國、日本企業來台灣尋求的是往中國或東南亞的跳板,中國來台灣找的除了是技術人才跟創業腦袋之外,還有往全球發展的網路使用習慣。
試想,全世界有哪些國家人民的智慧手機裡,同時裝了Whatsapp、LINE跟WeChat?又有哪些國家的人,同時會使用Amazon、PChome、淘寶,並不時到日本雅虎或樂天尋寶?
台灣人多元而跨國的網路使用習慣,過往三十年中美日的貿易關係,過往一百年跟這三個國家的政治經濟文化淵源,就是我們的資產與機會。
在世界三大經濟體中間,固然辛苦,但如同夾在英法德中間的荷蘭,一樣可以走出自己的路。別忘了,台灣四面環海,我們只有走出去的路,也要歡迎各色人種、各國人才與資金進出台灣。

 
詹益鑑
Fitmily創辦人,專注於運動科技與實驗教育,熱愛閱讀思辯與鐵人運動,自許為務實的理想主義者與社會工程師。
8100億創業基金怎麼用?馬雲:首先聚焦農產、服務,1年後再檢視更好做法
阿里巴巴集團董事局主席馬雲3日來台演講,接受現場觀眾提問及媒體聯訪,最受矚目的三大議題:第一、1月中國公商總局的報告指出淘寶有嚴重的假貨問題,引起2月美國律師事務所揚言要集體訴訟,也影響阿里巴巴的股價,馬雲認為是讓投資者了解阿里巴巴的機會,不會活在股價裡。至於假貨問題,阿里巴巴打算用大數據能力追蹤假貨,今年會徹底公開整個假貨的來龍去脈,讓各行業都來參與打擊假貨。
第二、經濟部認定阿里巴巴台灣分公司隱匿中資背景,開罰12萬元,馬雲指出是我們溝通不夠,溝通過後會依規定補手續及申請。第三、阿里巴巴成立100億台幣投資基金,是要支持台灣年輕人把台灣的農產品、創新產品、製造產品、台灣服務,賣到中國及全世界。

(圖說:阿里巴巴集團董事局主席馬雲、董事局執行副主席蔡崇信演講後接受媒體聯訪,回應假貨及陸資問題。)
完整問答如下:
Q1:您對美國律師事務所集體訴訟阿里巴巴的看法?又如何看待股價波動?
我覺得這是個好機會,一個中國互聯網公司有各種關注和挑戰都很正常,讓美國和全世界的投資者了解阿里巴巴。災難來之前要防止災難出現,災難來了,要轉化成機遇。我們有信心。
我們不能活在股價、分析師和別人的眼裡,而要活在自己的夢想裡,如果一家公司只會看股價,活著跟死的沒有太大差別。
Q2:您如何回應淘寶上的假貨問題?目前打假情況如何?
假貨永遠不會消滅,因為這是人性,人均GDP在5000元人民幣(2萬5千元台幣)上下時會有假貨,因為人性希望用最快速的方法致富。第二,假貨會存在,就像騙子一定會存在,我們的職責是在讓老百姓有識騙的能力。
淘寶有職責打擊、消滅假貨。目前淘寶已跟公安部聯合,一投訴就知道誰在賣假貨,根據IDP追到誰在製造假貨。網路假貨的追蹤很快,今天大數據已能對假貨打擊超出水準。淘寶明白一個道理,人們在網上買到假貨罵的不是賣家,一定是罵淘寶網。
阿里巴巴每年在打假、知識產權所付出的資源,難以想像。光是關掉的店就有幾千萬商品,去年抓到的犯罪者400多人,今年會動用大數據能力,徹底公開整個假貨的來龍去脈,讓各行業都來參與打擊假貨。以前我們自己搞,別人覺得我們不如別人,我們會把這些東西一步步公布出來,讓全社會參與。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Q3:經濟部投審會覺得阿里巴巴是陸資,您如何處理?台灣市場對阿里巴巴的重要性在哪裡?
我第一次聽說陸資說法,因為阿里巴巴到中國大陸被認為是外資企業,美國說我是中國企業,到台灣變陸資。
第二個,去全世界任何地方都必須符合當地的法律法規,完全理解台灣提出的需求,阿里巴巴上市以後,台灣提出不同看法(台灣分公司是陸資),是我們溝通不夠,溝通過後看要怎麼補手續和申請。
我們有30萬家台灣企業註冊使用阿里系統,很多台灣企業通過平台到海外,我們不是一家輕易放棄的公司。
第三個,台灣對阿里來說很重要,很多同事是台灣人,希望阿里在台灣有很多業務。
(董事局執行副主席蔡崇信補充)我在阿里工作15年,沒感覺到我們是陸資還什麼資,主要的團隊都是華人,希望跟有關單位溝通,阿里巴巴在2008年是用合規合法程序進來台灣設分公司。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Q4:如何看待台灣創業環境?為何選擇在台灣成立投資基金?
台灣創業環境是非常好的,台灣每一代都誕生優秀的企業,像台積電、富士康。這個世界發生很多變化,很多年輕人抱怨,你們父輩在你們的年紀也覺得沒有希望,我發現只有努力改變自己才能活下來。沮喪、挫折、難受都很正常。
上個月宣布香港成立10億港幣(約40億台幣)投資基金,這次在台灣,是因為都是華人世界,第二,台灣特別有親切感。
這100億不能解決台灣什麼問題,我們只是表達一個心意,看到很多企業願意加入,一年後再來檢視要怎麼做才能做得更好。這是非營利的基金,讓這個基金不斷擴大,希望年輕人用這些錢創造更多的產品和服務,也會讓淘寶會更加繁榮。
這100億基金不會一開始就投入現金,投資評估用市場化機制來做,找到專業團隊來管理類似基金,第一年時間由我們來做,像白老鼠一樣,看到有好的年輕人再調動進來。中間可能有很多的錯誤和麻煩,由阿里巴巴來承擔。
第一年主要支持的是台灣年輕人如何把台灣的農產品、服務通過阿里巴巴系統,賣到大陸和全世界,原因是這是我們能幫得上忙的事。
Q5:為何針對台灣農產品?
台灣很有親近感,大陸對台灣農副產品的需求很大,牛軋糖在網路上賣1天,可抵線下商店要賣60天。
接受阿里巴巴的幫助,而不是鼓勵成千上萬人創業。這100億基金,只要是在阿里生態系位置裡的任何的台灣服務和商品都歡迎,像是在阿里雲系統上開發行動應用軟體,也算是在平台上創業。希望看見台灣年輕人和小的企業,特別是有創新技能的企業。

 於 2024-04-16 06:04:17 回覆
 於 2019-03-12 20:03:42 回覆
 於 2019-03-01 06:03:15 回覆
ZAP 於 2018-12-18 13:12:59 回覆
ZAP 於 2018-12-18 13:12:57 回覆
ZAP 於 2018-12-18 10:12:45 回覆
ZAP 於 2018-12-18 10:12:58 回覆

校安緊急聯絡專線 0933-415-409
電話 04-7232105 #7013
傳真 04-7211141
電子信箱 mana@cc2.ncue.edu.tw
50074 彰化市師大路二號
Copyright © 2017 NCUE, College of Management. All Rights Reserved. Design By CheerG